首页 > 突发事件 > 故事

“儿童友好家园”: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11/05/2012

在汶川地震中痛失女儿的小芳(化名)本以为会再一次遭受心灵的创伤。这位在四川什邡市红白镇开小吃店的妇女在震后生下了一个患有唇裂和腭裂的男孩,但在“儿童友好家园”的帮助下,她的孩子得到了免费救治。对这个曾被悲伤和绝望的阴影笼罩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新生。

像小芳一样,红白镇的百姓认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在震后设立的“儿童友好家园”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玩耍的场所,而且成为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发展、保护和参与中心——这转变了中国人在抚育孩子上的传统观念。

截至目前,四川省在7个地市开设了40所“儿童友好家园”,它们为那些长期以来难以获得公共服务的人们提供了积极的资源支持。在中国快速迈向城市化的进程中,“儿童友好家园”还成为儿童、老人和妇女有效参与社区事务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UNICEF/China/2011/James Zeng Huang
在四川什邡红白镇的儿童友好家园里,父亲正和孩子一起玩耍。红白镇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

群山环绕的红白镇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重灾区。镇上有6,800多名常住人口,但近1,000人在地震中被夺去了生命,其中包括159名孩子,另有225名孩子肢残或受伤。

小芳的女儿刘彩铃不幸遇难。那时正在中学就读的彩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灾难,她现在本应上高中了。穿梭在不足10平米的小吃店里,小芳一边给顾客们盛着热腾腾的米粉和羊肉汤,一边回忆着往事。

在过去三年中,镇上大约有60对在地震中丧子的夫妇生下了第二个孩子。2009年8月,小芳生下了一个男孩。小芳给他起名“翰林”,这是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也是取了女儿彩铃名字最后一个字的谐音,以示对她的纪念。但得子之福很快烟消云散:翰林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腭裂和唇裂,成为人们流言蜚语的对象。这使小芳一家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我那时不敢带孩子出门,因为他肯定会受到其他人的取笑。”小芳坐下来,擦去脸上的泪水。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腭裂和唇裂,翰林无法正常进食,每到晚上就会哭个不停,这使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凝重。“我感到绝望和悲恸。”手术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对这对40多岁的夫妇来说,手术费用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在这个关键时刻,在“儿童友好家园”工作的志愿者连生琼来到了她家探访。连生琼在震后访问了40多个再生育家庭,以了解他们的需要。“面对这一群需要特殊关注的伤残孩子,我们要多给

(1/4)上一页 下一页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