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与环境卫生 > 故事

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清洁水与厕所保障学生健康

06/05/2011
©UNICEF/China/2011/Yan Lu
杨媚(右)和弟弟在曹杨小学校门口合影。

“My name is Yang Mei,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这是15岁的杨媚在用英语做自我介绍。虽然只是简单的句子,但是发音很标准。这个地震后第一时间接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的女孩,当时还是西和县洛峪镇曹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如今已经是西和县二中的一名初二的学生了。

由于住校,杨媚通常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再加上课业任务比较重,更是很少能回到曹杨小学来看看。此次重回母校,杨媚显得非常开心。“校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了个操场,厕所和水房也都建好了。可惜的是,水房和厕所建好时我已经毕业了。”杨媚说,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不过,杨媚的遗憾在弟弟身上得到了补偿:14岁的杨震,如今也就读于曹杨小学六年级。他见证了三年来母校的变化,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建更美好”项目完完全全的受益者之一。“用着清洁的水和干净的厕所,我和我的同学都特别激动。我希望以后一直能用上这样的水和厕所。”

©UNICEF/China/2011/Yan Lu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四川重灾区的安置群众提供紧急供水。

地震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西和县39所受灾学校修建了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水房,如今,这些设施都处于良性运转的状态,为孩子们提供了清洁卫生的校园环境。“过去我们每个教室后面有两个脸盆,需要洗手时,都是由班上的男生去学校外面的井里打水回来,而现在,他们用水很方便,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打了。”看着水房里干净的洗手盆和明亮的镜子,杨媚说。而校长何保辉补充道,“不仅是方便,现在供水设施和卫生厕所建好后,学生们使用的都是安全清洁的水,厕所卫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卫生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UNICEF/China/2011
2008年10 月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青川县桂花村送去了净水设备,并且与当地水利局共同修建了新的自来水供水系统。

其实,除了39所学校都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卫生厕所和供水设施,这里所发生的更大变化在于,健康及个人卫生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融化到日常生活习惯当中,并在更大范围传播开去。这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这39所学校约一万名学生提供的教育、水与环境卫生一揽子援助的一个重要的成果。

在西和县洛峪镇杨咀小学,人人都知道“六步洗手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西和县推广的科学

(1/3)上一页 下一页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