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 故事

让精神不再贫穷 一个湖北乡村的儿童减贫实验

11/10/2017

和生人说话时,11岁的芊芊(化名)紧张地摆弄着衣角,身上的粉色T恤、外套都是姐姐穿过的。

芊芊家住湖北杏冲村,妈妈过世早,爸爸在外打工,20岁的姐姐在北京谋生且已有一个2岁的孩子。正读小学六年级的芊芊心疼手受伤的奶奶和腿脚不好的爷爷,早早背起了家里的重担,除了住校,周六日要回家烧火做饭、喂猪喂鸭、洗衣服。

新华社记者 曾璜摄
11岁的芊芊(左二) 在大悟县杏冲村儿童活动中心参加中秋做月饼活动。

不过,芊芊一有时间就往村口的儿童活动室跑。那里有她喜欢的《格林童话》,和常来陪孩子们做游戏的县里的叔叔阿姨。

芊芊是中国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帮助的最后4300多万贫困人口之一。她虽搞不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扶贫办、妇联和一个来自丹麦的基金这些概念,但她的生活却因这些机构一项解决儿童多维度贫困的实验而悄然改变。

儿童扶贫,真的需要那么多书包吗?

杏冲村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在大别山深处。据大悟县扶贫办的数据,全县有10万多建档贫困人口,其中0-18岁人口为18902人。

新华社记者 曾璜摄
地处大别山区、有60多万人口的湖北省大悟县县城。

只要不下雨,大悟县花园村村部的大喇叭每天傍晚准时响起,村里的二三十个孩子就像收到一个暗号,三两口扒拉完晚饭,就拖着爷爷奶奶出门。在中心广场上,老人跳舞,孩子们则在旁边的儿童活动室弄玩具、看书、做游戏。

201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启动了《湖北贫困片区儿童多维度贫困状况研究》。在此基础上,丹麦的绫致基金2014年起在包括杏冲村、花园村在内的湖北省8个山区贫困县、80个试点村建起留守儿童活动室。每个活动室墙面都色彩缤纷,刷上了卡通人物,还配有儿童读物、玩具和户外滑梯。

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社会政策与改革处处长季莲说,过去,人们讲脱贫只从家庭收入低这一个维度考虑,忽略了儿童贫困的特殊性。一个孩子成长有多方面的需求,比如营养、卫生以及保护他们远离家庭暴力等。

新华社记者 曾璜摄
大悟县儿童减贫项目试点之一的龙岗小学的孩子们享用午餐,午餐有豆干、海带、红萝卜、南瓜、豆角。

多年在一线工作的大悟县妇联主席曾彩霞感受最深:“以前每逢‘六一’等节日,爱心人士送来一批又一批书包。可孩子们真需要那么多书包吗?前阵子,县卫计局说想给孩子们发几百元生活补助,我说物质上不是最急需的,要是能来给孩子们上一堂健康课更好。

(1/3)上一页 下一页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