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与营养 > 故事

儿童早期关爱和发展-终身受益

01/01/2009

家住天津和平区闹市的姚娟美今年42岁。八年前,她生下了儿子圣圣。不幸的是,不久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又称先天愚)。在四处求医无门后,姚娟美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工作。她和孩子常年呆在家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仅如此,孩子的不幸使她对任何上门来访者都心存疑虑,对劝业场街华联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陈卫生也不例外。但出乎姚娟美意料的是,2001年9月陈卫生的来访竟然使她对生活重又燃起了希望。

陈卫生此次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天津和平区和河西区开展的早期儿童关爱和发展项目(ECCD)的基础调查访谈员到残疾儿童家庭进行访谈。在几次访问都被拒之门外后,陈卫生仍然不放弃,隔着门缝苦口婆心地规劝姚娟美要面对生活。最终在第8次登门时敲开了姚家的大门。

如今,姚娟美称陈卫生“像天上派来的天使一样”,是她家的“救星”。她说,如果没有陈卫生的指导,她就不会知道天津还有个教育和训练残疾儿童的培育学校。

她说:“我在那里(培育学校)看到类似圣圣病情的孩子能自己坐着吃饭,捡饭粒,喊爸爸、妈妈,特别感动”。从那以后,这位母亲天天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去培育学校进行针灸治疗和训练。仅仅一个月的训练就给圣圣带来明显的变化。“他现在比以前活跃了,特别是在家里有客人时。如果到了例行训练的时候还没去,他就不愿意,还会哭闹。现在我能感到他的腿部也有力量了”,姚娟美说的时候仍然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

“过去,我整天把他放在床上,不让他下地乱跑,怕他碰着炉子。孩子不出门,所以肌肉很松弛”。她还十分后悔,说是自己耽误了孩子。

训练后圣圣的进步又让母亲看到了希望。现在,姚娟美梦想孩子能自理,当然,如果能自食其力就更好了。

去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儿童关爱与发展项目对天津市和平区与河西区的1万人进行了基线调查。结果显示:残疾人占样本比例为2%。参与调查的天津市儿童保健所专家李义民医生说,天津市有41万0-6岁的儿童,若按2%的比例推算,天津约有8000多患有各种残疾的儿童。他说:“这个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尤其是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农村儿童。”

4个月后,该项目对30户有残疾儿童的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内容涉及残疾儿童受到的教育、家庭组成、卫生状况及家庭基本需求等。此次调查发现,73.3%的残疾孩子正在专业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但从教育方面看,只有28.9%的孩子受到了早期教育和激励。

“可以说,这些孩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早在母亲孕期就已发生,因为孩子

(1/4)上一页 下一页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