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震区即将建成五所儿童友好家园

09/09/2014

刘思童(童童)很幸运。2014年8月3日,在她的家乡发生地震的时候,她正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外面捡辣椒籽。童童今年八岁,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巧家县,这里紧邻八月云南地震的震中鲁甸县。童童身体上没有受伤,但是她和爷爷奶奶居住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了,家里的东西全被埋在废墟下。现在祖孙三人只能住在帐篷里,童童身边没有什么玩具可玩。 

地震发生后,孩子们很少有玩具可玩。一些男孩把水瓶当成了玩具。
©UNICEF/China/2014/Wang Xiaolin
地震发生后,孩子们很少有玩具可玩。一些男孩把水瓶当成了玩具。

地震发生后,童童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念她的爸爸。爸爸在福建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一次。她也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妈妈了。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之后再也没有联系过。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孩子,童童总是看起来有些孤独,在她的脸上难见笑容。“我想有个布娃娃,还想有人跟我玩。”她说。

“大人们都忙着搭帐篷安身,重建生活。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专家周烨说。从受地震严重影响的灾区回来后,她认为那里非常需要“儿童友好家园”为孩子们提供帮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帐篷之间狭窄的过道上玩,有时候甚至跑到一些危险的地方,他们确实需要一个安全和有趣的场所来生活和游戏。” 

大人们在忙着搭建帐篷、重建生活的时候,一些孩子正在陡峭的山坡上玩耍,非常的危险。
©UNICEF/China/2014/Wang Xiaolin
大人们在忙着搭建帐篷、重建生活的时候,一些孩子正在陡峭的山坡上玩耍,非常的危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合作,在灾区筹建五所儿童友好家园,这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给孩子们提供长期支持的创新模式。

在地震灾区,有很多儿童像童童一样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在西平镇,村里90%的男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如何支持帮助留守儿童,是一个已经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童友好家园不是临时性的,它将会是一个长期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服务中心,”周烨说。“灾后重建可以成为一个解决以往长期存在问题的契机,儿童友好家园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合作,在地震灾区先后设立了40所儿童友好家园。目前,这些儿童友好家园被认为是对孩子们提供长期社会心理支持的有效方式,并且已经帮助超过30万家长和孩子走出了灾难的阴影。这种创新模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以致儿童友好家园当中的36所被固定了下来,成为可以长期为当地儿童发展提供服务的中心。

在不久的将来,童童和小伙伴们将会有一个安全的场所一起玩耍。希望这会让她的脸上重现笑容。

月捐计划

单次捐款

立即行动

注 册

贺卡与礼物

分 享

订阅我们的邮件,了解我们的援助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